導讀:今年以來,AI 繪畫、AI聊天機器人ChatGPT接連走進人們的視野中,并以極高的熱度參與了這并不平凡的一年。
今年以來,AI 繪畫、AI聊天機器人ChatGPT接連走進人們的視野中,并以極高的熱度參與了這并不平凡的一年。
臨近2022年尾聲,AI再次掀起一股新的熱潮,開始和醫學生們搶起了飯碗。
12月27日,谷歌公布了一個新的醫療AI模型“Med-PaLM”。在經歷一系列考核后,該模型被證實“幾乎達到”了人類醫生的水平。
具體來看,其研究團隊準備了一個醫學問題問答數據集“MultiMedQA”,涵蓋醫學考試、醫學研究和消費者醫學問題,然后將該“題庫”給到模型和人類醫生作答。結果顯示,Med-PaLM在科學常識方面的正確率在92%以上,在理解、檢索和推理能力方面,也幾乎達到了人類醫生的水平,并在克服隱性偏見方面略勝一籌。
史上AI最高分模型Med-PaLM是如何誕生的?
據了解,Med-PaLM是谷歌今年發布的轉換器語言模型PaLM的衍生品。
PaLM模型基于Pathways架構、擁有5400億參數,是Google迄今為止研發的最大規模的模型,全名為Pathways Language Model。PaLM模型在語言理解等各種方面的評估測試中的表現十分出色,甚至還在語言和推理類的測評中超過了人類。
在基于這樣的背景下,谷歌研究團隊首先在上文提及的醫學問題問答數據集“MultiMedQA”上評估了PaLM及微調變體Flan-PaLM,然后提出了指令提示x調整,讓Flan-PaLM進一步與醫學接軌,進一步產生了Med-PaLM。
可以說,Med-PaLM的誕生,是醫療與AI深度融合下的產物,AI在醫療上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得到加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Med-PaLM模型答題可以媲美人類醫生,但該研究負責人也表示,Med-PaLM給出的答案在整體上仍然不如臨床醫生,該模型在實際應用前有待進一步完善。
從“懵懂”走向“成熟”的AI醫療行業
近年來,AI技術發展十分迅猛,并且不斷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今,AI早已在制造、交通、金融、教育、工業和醫療等眾多應用場景中實現技術落地,賦能千行百業的轉型升級,并涌現了一系列的新模式、新業態。其中也不乏醫療領域,據數據統計,過往的五年時間,近千億資金注入醫療人工智能賽道。
伴隨著物聯網醫療和醫療信息化的發展,醫療行業成為了人工智能技術大放異彩的舞臺,AI技術被更加廣泛地應用于醫療領域,并成為了變革醫療領域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智慧醫療則是當下以及未來醫療領域發展的一大趨勢。
當下,AI對醫療領域的賦能作用日漸提升,AI技術已實現在疾病輔助篩查與診斷、臨床治療輔助決策、藥物研發、醫學研究、醫療信息化等多個環節的全面滲透,為患者創造了便捷高效的就醫體驗,為醫護人員提供協助,提高醫療機構、藥械機構等的工作效率,做到了提質增效。
“AI+醫療”主要應用場景
其中,AI醫學影像是目前醫療AI應用落地的前沿陣地,也是商業化落地速度最快的領域。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預計2030年人工智能醫學影像市場規模(醫療健康場景)將達42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超過60%。
據了解,AI醫學影像產品常應用于超聲影像、放射影像、病理影像等非臨床科室,應用場景主要支持CT、MR、DR、超聲等模態,覆蓋頭、胸、腹、骨等部位,涵蓋腦卒中、顱內腫瘤、冠心病、肺結節、肺炎、乳腺癌等疾病,可實現輔助篩查、輔助評估、輔助診斷等功能。
2020年初,我國首個AI企業獲批中國藥監局三類醫療器械注冊審批后,中國AI醫學影像的發展正逐步從“相對懵懂”走向“相對成熟”。如今,作為醫療AI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國家藥監局批準三類醫學影像AI注冊證(即“AI三類證”)的速度不斷在變快,而這也加速了醫學影像AI的商業化進程。
根據億歐智庫發布的《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醫學影像產業研究報告》統計發現,截止今年8月份,國家藥監局共批準45個醫療AI輔助診斷軟件上市,其中涵蓋CT、MR、DR等相關影像設備,為心腦血管疾病、胸部疾病、眼底、骨科疾病及和兒童發育評估、肺部等提供AI輔助診斷。
AI醫療賽道開啟“加速度”
顯然,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愈發成熟下,AI正在加速滲透到醫療行業的各個場景中,全方位賦能智慧醫療各個環節。放眼整個AI醫療行業,其市場呈現出向上增長的態勢。
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數據,2020年全球醫療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為42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增至345億美元,2020-2027年CAGR為35.1%。
單單就國內市場來看,我國AI醫療市場規模也在逐步上漲,政策支持和資本關注成為了推動我國AI醫療行業發展的兩大主要推手,AI醫療賽道開啟“加速度”。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AI醫療的發展,國務院、工信部、藥監局等部委從鼓勵創新研發、促進應用推廣、完善標準體系等方面頒布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AI醫療行業的創新發展,大力推廣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各細分領域的應用。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整理
其中,國家藥監局一直在不斷完善AI醫療產品的上市審批制度,為標準化工作打下良好的開端。2018年8月,新版《醫療器械分類目錄》正式生效,首次明確了醫療AI產品劃分標準。2019年7月,《深度學習輔助決策醫療器械軟件審批要點》從五個部分進一步明確產品審批細節。2020年1月,國家藥監局終于發出了第一張“人工智能”器械注冊證。
當然,在國家政策的精準引導之下,我國近年來也涌現了一批從事醫療AI方向的企業,包括但不限于嘉和美康、鷹瞳科技、健培科技、科亞醫療、數坤科技、晶泰科技、英矽智能、太美醫療、推想醫療、零氪科技、東軟醫療、聯影醫療等多家企業,都在全面加速推進AI醫療的發展。
根據動脈網數據,按照大數據、AI+新藥研發、AI+腫瘤診療三大賽道市場規??偭抗浪?,2020年中國醫療AI市場規模為66.25億元,預計2025年達到348.73億元,預計2020-2025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達39.4%。
資料來源:動脈網,中金公司,36氪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制圖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已是醫療行業發展的趨勢之一,不管是國家政策方面,還是各科技企業的加速布局,都預示著AI醫療行業將會迎來發展的大好時光。
寫在最后
看過科幻電影《極樂空間》的朋友都知道,電影中有這樣的一臺智能醫療艙,不管你受了多嚴重的傷,患者只要躺上醫療艙,該智能設備就可以完成從掃描、診斷、治療、修復的一切過程,分分鐘做到讓患者身體恢復到完好無損,重啟健康。
如今,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也正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一步步邁向實際。AI與醫療的日漸融合,正在逐步改變著醫療行業,同時也催生了大量的新產品、新應用和新模式。不過,要想實現電影中的智能醫療艙自動修復等功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