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czqcd"></sup>
<menuitem id="czqcd"></menuitem>

        <ins id="czqcd"><th id="czqcd"></th></ins>

          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微億智造和智云天工:系列新品讓中小企業用上工業AI

          2023-01-09 14:01 物聯傳媒

          導讀:通過推出由三個“工系列”創新產品和三個“靈系列”光學產品共同組成的新一代工業 AI 工具庫,在將解決方案標準化、產品化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致力讓各種中小型工廠和制造企業都能用得起、用得上 AI,從而改變工業智能化的現狀。

          隨著人口紅利到頂,傳統工業機器換人需求增多,工業AI賽道愈發火熱。

          以工業AI質檢為例,IDC預測2025年中國工業AI質檢整體市場為9.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2億元),而這樣的市場,涉及到超過200萬產線質量及效率相關人員,以及超過1400億元的年人力成本消耗。換言之,即便此時行業玩家均已進場并引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但工業AI質檢的滲透率并不算高,工業AI仍存在需要重視的痛點難題。

          此時對于工業AI服務商和應用方來說,找到合適的思想和路徑、打破僵局至關重要。

          2023年1月6日,專注于“工業互聯網+工業AI”領域的微億智造和智云天工在深圳舉辦了合并后的首場重要新品發布會,隆重推出了由三個“工系列”創新產品和三個“靈系列”光學產品共同組成的新一代工業 AI 工具庫,在將解決方案標準化、產品化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致力讓各種中小型工廠和制造企業都能用得起、用得上 AI,從而改變工業智能化的現狀。 

          image001.png

          微億智造和智云天工CEO 張志琦另外在會上提出“本立而智生”的理念,指明要回到AI被發明和使用的本質來思考——即工業AI落地的“本”是現場的人的生產經驗和海量的生產數據,把這個“本”抓住了才能讓工業AI的“智”最大化的體現出來。 

          11.jpg

          一、正視工廠和服務商的痛點

          從實踐成果來看,過去4年,微億智造和智云天工開拓了超過80個場景,交付了超過400臺智能設備和600套AI算法軟件,開發了超過700個行業應用模型。并且在超過1200條生產線上為客戶落地了人工智能應用,成功幫助企業節約超過1萬人的人員部署。

          正是通過這樣長期的實踐探索,微億智造和智云天工獲取了來自工廠和工業AI服務商的兩方面反饋:

          1)工廠方面的痛點包含項目導入周期長、技術像黑盒、換型換線慢、后續維護成本高、設備昂貴等。

          2)工業AI服務商的痛點包含現場負樣本少、交付周期長、產品換線難度高、駐場成本高、模型維護成本高等。

          這些痛點最終導致了工業AI項目落地難。

          具體以傳統AI質檢解決方案為例,圍繞判斷產品表面外觀缺陷這一目標,設備導入周期平均需要6個月,單產品模型訓練周期需要2個月,每個項目平均要有5位工程師駐場實施,整套成本居高不下,并且還不滿足柔性制造業頻繁換線的需求。這樣的情況自然會阻礙企業客戶為項目買單。

          與此形成對比,微億智造和智云天工“本立而智生”的理念,強調從業者必須考慮重構工業AI“從數據采集,到模型訓練,再到落地部署”的整個業務流程,考慮讓AI在實際使用的產線上,自主學習海量的有效生產數據,從而減少在測試產線上的“陪產”測試流程,減少這期間原始數據的浪費?;诖?,將促進形成順應自然樣本產生規律的“小樣本學習”模式,支撐模型迅速、高效、輕量化導入現場。

          二、豐富的產品矩陣,賦能工業AI落地

          【工】系列—更柔性、更智能、更普惠

          新一代工業 AI 工具庫的三款產品均以“工”字頭命名,“工系列”產品均具備更柔性、更智能、更普惠的優勢。

          image003.jpg

          工小匠 — AI數字質檢員

          “工小匠”支持實現輕量化、柔性化部署,滿足小批量、多品種,多需求的外觀檢測需求,并且融合了AI+3D技術的自然人機交互系統,像老師傅帶徒弟一樣,質檢員可以訓練工小匠,再配合后端的檢測模型生產系統快速產出產線可用的模型,讓設備迅速達到上線使用狀態。樣本需要方面,“工小匠”實現了對微弱成像的缺陷需求降低到 50 個樣本,對顯著缺陷直接降到 0 樣本。同時,工小匠也致力于適配各類第三方非標自動化硬件,為產業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充分賦能,共同建設開放的平臺生態。

          工小智 — AI產線管理員

          “工小匠”服務于工廠單點的質量問題,而“工小智”則著眼于工廠的效率、安全等方面的全局管理,通過以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大數據等技術為手段,涵蓋硬件接入、云服務、移動端服務等能力,以輕量化、模塊化和快速部署的方式,實現工廠對人員效率、設備管理、質量檢測、安全合規生產等管控的有效感知和提升。

          據介紹,工小智搭建了類似“班組長/廠長”的管理體系,負責捕捉工業現場散落的非結構化數據, 提供時、日、周、月等多維數據以供決策使用。

          截至目前,工小智圍繞制造業“人、機、料、法、環”五大場景,已經打造了 700 多種不同模型,在 700 多家企業成功上線,覆蓋 1000 多條產線,識別準確度達 90% 以上;平均生產效率提升 20%,設備保養合規率提升 99.5%,設備故障響應時間同比減少 70%,人員離崗行為減少 90%。

          工小匯 — AIOT數字工廠管理員

          “工小匯”是一款智能采集分析非結構化工業數據,融匯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并能實現大規模聚合處理的用于數字精益生產管理的智能化工具。

          基于工業物聯網與現場實景管理的高效能組合,工小匯在多模態數據的整合處理能力方面表現突出。

          具體來看,由工小匠、工小智及物聯網數采平臺共同組成的業務系統工具,可以對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和建模,全盤管理視頻、圖像等非結構化數據,日志、文件等半結構化數據,以及多類業務系統產生的結構化數據,從而在數據事實層、關聯和特征層、預測和規劃層等不同層面徹底加工和處理數據,為企業決策者提供產能分析、設備分析、效率分析、質量分析、人員分析、風險預警等綜合決策應用。

          【靈】系列—更清晰、更精準、更快速

           image005.jpg

          “工小匠”是軟硬結合的一體化解決方案,而配合這一方案的“靈系列”三款新型檢測儀在本次發布會上首次亮相,通過對光學技術和算法模型的打磨,它們實現了世界級產品中國化平替。

          靈眸 OCT 工業高精度 3D 層析缺陷檢測儀

          針對透明、半透明檢測對象,提供微米級別的 3D 成像及高空間分辨率檢測。采用創新的 3D 深度缺陷檢測算法,能夠實現1024層的層析透視,填補了工業相機在穿透深度和檢測精度上的空白,達到并超越了了世界級水平。

          靈鏡 PMD 3D 高反表面檢測儀

          解決鏡面、類鏡面高反光材料的缺陷成像及檢測問題,針對汽車輪轂、光學鏡片、晶圓表面等高反光材質的成像難題,檢測精度達到納米級,為客戶提供了高速度、高靈敏度、高準確曲率、強抗干擾性的新一代成像解決方案。

          靈陣 OMX 光學一體化復眼陣列模組

          自研車規級智能攝像頭模組,可以進行“樂高”式的多模組、多角度靈活組合,同時配合智能算法,在實現工業相機同等水準成像性能的前提下,成本可以降低 40% 以上,適用于各類外觀缺陷檢測場景。

          全新的生產工具,“新智造”已經開始

          image007.jpg

          去年底,主打“工業AI+機器視覺”的微億智造與主打“工業AI+大數據技術”的智云天工宣布合并,此次新品便是首次由兩家公司聯合推出,旨在面向廣大中小制造企業,提供能用、好用的AI產品工具,解決工廠面臨的質量、成本、效率、安全等問題。

          未來,微億智造和智云天工將繼續專注智能制造領域,致力將人工智能視覺及相關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落地在工業生產現場,幫助制造企業實現智能迭代轉型升級,并推動 AI 應用走向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