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czqcd"></sup>
<menuitem id="czqcd"></menuitem>

        <ins id="czqcd"><th id="czqcd"></th></ins>

          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無感通行,“電子哨兵”成社區黑馬

          2022-03-09 11:13 物聯傳媒

          導讀:隨著疫情的反復和加重,人力防疫出現了比較大的負擔。筆者發現許多小區現在都在社區門口置備上一臺或幾臺智能防疫衛士——電子哨兵,曾經社區居民擁堵進社區的現象變成井然有序地通行,曾經需要許多保安和防疫人員拿著手持機或者手機掃碼核實的現象,變成兩三個在現場維護秩序和指導的社區工作者……

          “嘀,體溫正常,綠碼請通行”。

          最近深圳很多小區出入口都會聽到一個AI女聲播報這句話,因為每天回家都要經過“她”的報備。

          image.png

          隨著疫情的反復和加重,人力防疫出現了比較大的負擔。筆者發現許多小區現在都在社區門口置備上一臺或幾臺智能防疫衛士——電子哨兵,曾經社區居民擁堵進社區的現象變成井然有序地通行,曾經需要許多保安和防疫人員拿著手持機或者手機掃碼核實的現象,變成兩三個在現場維護秩序和指導的社區工作者……

          image.png

          圖源:網絡

          “電子哨兵”在深圳這場抗疫行動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了。

          黑馬“電子哨兵”

          電子哨兵是一種綜合集成視頻采集、預警、視頻編碼、錄像、信息管理等子系統,通過視頻監控、智能數據分析和電子防護等功能,對監測對象或環境實現有效預警、報警和處置等反應的一體化信息設備。

          在各個社區卡口,電子哨兵集成了測溫、識別健康碼、讀取身份證和核實人臉的功能,一機可實現防疫前哨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將測溫、驗碼、信息登記實時上傳云平臺。

          在電子哨兵應用前,以往人工查驗往往需要至少半分鐘的時間,人流量大或網絡信號差時會造成擁堵存在,需要分配更多的人力物力,而今電子哨兵幾秒鐘即可完成查驗通行,且大大降低了肢體接觸的可能。

          image.png

          圖源:網絡

          同時,疫情難倒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出示健康碼的現場也得以解決。通過讀取身份證信息,可以快速在顯示屏上反饋身份證人員的核酸碼情況、是否本小區人員、疫苗接種情況等。老人不用再堵在查驗卡口,刷身份證即可在五秒內完成查驗,電子哨兵在老一輩當中口碑甚好:誒,這個機器人可真不錯??!

          不僅如此,以往外來人員需要手寫登記身份證、電話號碼、來去地址等信息,耗時長且容易造成信息泄露,現在只需要拿身份證識別即可通行。在嚴峻的防疫要求下,某些地區對核酸碼有效時間的管控也比較嚴格,而電子哨兵也可以有效識別過期健康碼截圖,對異常情況進行自動報警,提醒現場工作人員及時處理。

          目前,電子哨兵已經在深圳全市已有300多個小區上線使用了“電子哨兵,部分商超、學校、醫院等重點場所也已完成配置,進一步提高了防疫精準化、精細化水平,助力防疫數字化、信息化管理的實現。

          已在民間潛伏多年

          電子哨兵在此次深圳抗疫中引人注目,但它其實早就潛伏在民間多年。

          這類電子守衛大家其實早就在身邊看到過,比如之前在小區設置的人臉識別安防系統,通過攝像頭采集人臉數據和顯示屏信息匹配完成查驗通行。像交通管控最常見的道路安全警示電子系統,通過探測雷達結合顯示屏等完成警報提醒。

          image.png

          常州首套“超視距危險路段警示系統”

          我們之前看到的一些小區安防機器人、場所監控機器人等,大部分都是通過攝像頭視頻采集、服務器數據處理,編碼到顯示屏完成監控和預警工作。

          這些都是我們之前遇到過的“電子哨兵”,現注入了新功能用在了抗疫場所大大體現了它的價值。而AI抗疫也成了熱詞。

          AI防疫轉型期

          隨著現在疫情防控逐漸常態化,在健康碼等數字防控的情況下,AI防控彰顯出了更人性化、適老化、減少場景人為交互的優點。

          雖然AI是幾年前興起的概念,但依舊是近幾年除了5G以外行業中最關注的賽道,根據IDC最新發布數據,全球人工智能收入預計到2022年同比增長19.6%,達到4328億美元,包括軟件、硬件和服務,預計2023年將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而醫療和防疫這塊必然有一塊大蛋糕。

          早在2020年2月,工信部就發布了《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 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議書》,號召盡快利用AI技術補齊防疫技術短板,完善AI技術在疫情防控場景的應用。

          雖然此次電子哨兵在深圳抗疫場景中奪得亮眼成績,但AI防疫仍未得到很好的普及,除了目前地區的投放需求仍然很大,同時市場目前的情況對AI技術廠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平衡疫情管控和生產生活秩序,還要兼顧數字化不敏感的人群,實現“一碼通行”識別功能,及時反映異常情況等……

          AI防疫已然開局,“電子哨兵”將會是常態之一。

          參考資料:

          深圳特區報:“電子哨兵”來了!查驗最快幾秒鐘,還能識別過期截圖

          IDC:2022年全球AI市場規模將達到4328億美元,增長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