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G/3G退網將產生怎樣的Cat.1與NB-IoT承接格局?
從前,我們熱衷于聚齊整個產業鏈生態企業討論5G、NB-IoT等技術的政策背景、標準發展等話題。如今,我們談論的話題仍然圍繞整個移動物聯網產業展開,但是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變化,我們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5G/Cat.1/NB-IoT的芯片、模組及行業應用上,如:
當前各大芯片企業5G/Cat.1/NB-IoT方面已量產的、未量產的、規劃中的芯片產品有哪些?
2G/3G退網將產生怎樣的Cat.1與NB-IoT承接格局?
當前5G芯片雖然競爭和緩,但是曲高和寡的同時,如何俘虜行業用戶的芳心?
上游芯片、模組企業的發展牽動著下游的行業應用的脈搏,各企業都致力于挖掘規?;奈锫摼W應用場景,除了已經部分已經得到長足發展的應用場景外,還有哪些潛力應用等待著爆發?
在5G物聯網時代下,NB-IoT/4G/5G梯次承接各類IoT鏈接的格局逐漸形成,這必將給業界帶來更多的機會。為了讓關注5G物聯網的人士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產業具體情況,5G物聯網產業聯盟攜手物聯傳媒舉辦了IOTE·2021年度5G物聯網產業生態大會。
本次大會上,我們邀請到了一批5G物聯網產業鏈上的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紫光展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移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芯翼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智聯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移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奧藍迪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是德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及杭州微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這些企業代表圍繞當下行業最關心的話題,從“芯”開始,腳踏實地,展望未來。在此我們將部分內容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從芯開始,5G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5G物聯網產業聯盟 秘書長 解運洲
解運洲表示,從演進趨勢來看NB-IoT、LTE Cat.1 bis、LTE Cat.4、5G Sub-6GHz將形成階梯覆蓋,主宰未來幾年的蜂窩物聯網發展趨勢。他認為,以往產業生態主要以技術驅動為主,而在5G物聯網時代,則是以應用驅動為主,行業應用的訴求也將會越來越理性。
從產業鏈各環節的產品來看,也將遵循著集成度越來越高的規律:
芯片方面,SoC芯片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基礎功能是Modem,但對資源的配置和選擇各不相同。逐步壓縮通信模組的技術空間,向Turn-key方向一步步滲透。
模組方面,通信模組可整合的外圍器件越來越少,只能在軟件功能擴展和客戶服務方面下足功夫。SiP封裝在挑戰屏蔽罩的霸主地位,如何適應千行百業的各種訴求成為其重點。
解決方案層面,對行業的理解不同,解決方案的實現方式也不盡相同,既要產品穩定、功能豐富,價格還不能太貴。在行業成熟前期依賴技術創新實力,在規?;瘯r代依賴加工配套能力。
智能終端方面,在面對價格壓力的過程中,會逐步傳導至整個產業鏈,剪刀差的大小見證了其客戶服務的能力。
展銳構建全場景萬物智聯 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
紫光展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工業物聯網副總裁 鮮苗
隨著消費互聯網升級發展至產業互聯網,數字時代正迎來再一次的產業變革,物聯網也迎來史無前例的大發展。數據顯示,2025年物聯網終端產生的數據量將達到約80ZB,相當于約 5154噸1T硬盤的存儲空間。與此同時,多樣性終端和數據安全也成為了物聯網發展的兩大基石,而多連接技術是支持多樣性終端的必要手段。
鮮苗表示,Cat.1bis和NB-IoT作為接替GSM物聯網場景使命的兩大制式,將在未來2年內迅速達到億級市場。兩種制式將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發揮各自的價值,在絕大部分市場也不會形成沖突。目前,展銳工業物聯網芯片已經覆蓋AIoT全業務場景,能夠為低、中、高等不同速率的廣域物聯網連接應用。
移芯NB-IoT芯片滲透千行百業助連接
上海移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副總裁 楊月啟
我們習慣于按照速率劃分物聯網業務,在以往的認知中,高中低物聯網業務占比分別為10%,30%,60%。而從楊月啟的介紹中,我們也有了新的認識,隨著2G/3G退網,5G納入標準、各種物聯網應用不斷落地等原因,他表示高中低物聯網業務占比或許會產生輕微變化,占比或為15%,35%,50%。
會上,楊月啟表示,移芯通信產品也覆蓋不同市場應用需求。其中,EC616/EC616S滿足低速率市場需求;EC618滿足中速率,并兼顧低速率市場需求;EC620滿足高速率市場需求。
5G物聯網智能終端SoC助力深化產業升級
芯翼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高級市場總監 祁衛
在祁衛看來,NB-IoT終端芯片的發展有著比較明確的方向:
一是,NB-IoT與更多器件的融合。當NB-IoT方案系統級芯片出現時,可大幅減小了終端產品的尺寸,精簡BOM,降低終端產品的加工復雜度,提高生產效率。同時,芯片級工藝使終端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更有保障。
二是,NB-IoT與更多連接技術的融合。現有產品是基于不同連接技術的芯片/模組直接拼湊而成,無論是面積/功耗/成本都無法最優,而專用SoC可在這幾個方面大幅度的優化。
三是,NB-IoT與AI的融合,能發展出更智能、更聰明的SoC。
會上,祁衛表示芯翼信息科技有多款重磅新芯即將發布,這或許值得行業伙伴共同期待。
智聯安NB-IoT芯片融合模式支撐行業拓展
北京智聯安科技有限公司 市場銷售副總 王志軍
據智聯安銷售副總裁王志軍介紹,公司擁有移動物聯網通信芯片全部核心能力,通信算法平臺、物理層技術、協議棧技術、射頻技術、SoC平臺這幾大核心技術均自主研發。
會上,王志軍分享了智聯安蜂窩通信芯片研發路線圖,NB-IoT方面,智聯安已成功研發并量產第一代NB-IoT芯片MK8010,目前該出貨量已經超過100萬片,就在2021年1月,智聯安還推出了全球最小NB-IoT芯片MK8020,預計Q2能提供樣片;Cat.1 bis方面,智聯安也將于2021Q3推出第一代Cat.1 bis;此外,5G芯片的研發也在規劃當中。
芯聯萬物,通信模組架起芯片和終端之間的橋梁
上海移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經理 李永志
模組在產業鏈上的重要性也是無可比擬的,其在技術及市場兩個層面起著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經過該環節實現將技術從芯片完善成產品與方案;另一方面需要深入理解各個細分應用領域特征,以便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李永志表示,當前低成本模組和連接資費正在推動物聯網連接規??焖俚卦鲩L,窄帶物聯網新的細分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力,其增長趨勢已開始在中國市場顯現,許多新的LTE應用開始涌現,例如車聯網、路由器、網關等,智能模組等新技術提供了新的市場機會。
據悉,目前移遠通信所支持的物聯網連接終端已超過2.6億。作為業界最早推出NB-IoT模組的廠商,其豐富的產品線也廣泛應用在遠程抄表、智能煙感、跟蹤器等眾多垂直行業,并完成全球主要運營商現網測試,可支持國內客戶拓展全球市場。
智能水氣表方案和小信號傳感器方案 芯片化趨勢
上海奧藍迪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連江
伴隨著NB-IoT應用規模的不斷擴大,NB-IoT芯片和模組方案之間的競爭也逐步進入白熱化的階段,這不僅是各家模組成本持續壓低、尺寸做到極致、功耗追求更低、性能追求更穩定、不斷融合的BLE/GNSS/Cat.1等功能模塊、軟硬件安全需求進入,更是廠商的生產制造、行業解決方案、技術服務、商務支撐等全方位綜合能力的競爭,這對于物聯網芯片廠商和模組廠商來說,看準NB-IoT的未來發展趨勢是怎么樣的,顯得尤為關鍵。
張連江表示,未來NB-IoT芯片具備兩大發展趨勢,一是芯片集成度將會越來越高;二是,通信模組的器件將會越來越少。在NB-IoT芯片和模組尺寸價格做到極致低的時候。將NB-IoT模組芯片化,NB-IoT行業解決方案高度集成化,就成為了一個最主要的發展趨勢。
5G測試加速物聯網產業生態升級發展
是德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5G應用專家 徐剛
隨著各種物聯網應用向各個行業滲透,全球聯網設備數量高速激增,"萬物互聯"成為全球網絡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設備在"5C"方面的測試及射頻連接、功耗、法規一致性,共存及網絡安全方面等都面臨著巨大挑戰。標準眾多,功能復雜,功耗要求越來越高,法規監管趨嚴,物聯網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如何做好相應的測試工作是每個物聯網設備廠商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從5G發布預標準發展至今也就短短4年時間,但是可喜的是,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了成熟的應用,以5G智能手機最為典型。相比4G,5GNR終端對于終端產品驗證的技術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會上,徐剛展示了是德科技在5G測試領域的解決方案。全球標準組織3GPP最終確定Rel-16規范后不久,是德科技與MTK就完成了物理層互操作性開發測試(IODT),后者使用了最新的M80 5G調制解調器與是德科技5G協議研發工具集打通了基于Rel-16的5G連接,新的規范提供了眾多增強功能,包括增加覆蓋范圍、容量、移動性和可靠性、更低的延遲并提高了5G NR部署的能效。
5G+慢病管理,催生千億市場
杭州微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聯合創始人 王成超
根據2020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顯示,2019年導致城市居民死亡的疾病八大疾病中,排名前三的疾病為惡性腫瘤、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而這三者均屬于慢??!慢病死亡已占人類死亡的87%。目前,慢病管理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從國家層面頒布了相關的規劃綱要。
由此可見,慢病市場規模自然也是巨大的。根據市場預測數據顯示,2025年互聯網慢病管理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357億元。
王成超表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微策推出了NB-IoT 5G血糖監測系統,該系統對醫院慢病管理具有降低醫療風險、提升管理能力、提高診療效率及提升學術水平等多方面的意義。
智能物聯服務 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
天翼物聯業務運營與行業拓展中心 副總經理 陳建華
無論是NB-IoT網絡建設還是2G退網,中國電信可以說是走在運營商前列。為加強產業鏈合作,適應2G轉網業務需求,中國電信攜手產業鏈為智能家居、智慧農業、工業制造、能源表計、消防煙感、物流跟蹤、金融支付等重點領域,推進移動物聯網終端、平臺等技術標準及互聯互通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提升行業應用標準化水平。
陳建華在大會上列舉了眾多有物聯網業務的應用前景的領域,如傳統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社會經濟基礎設施、文化旅游、城市管理、農業、政府治理、民生、新型消費、環境保護等。并重點介紹了,中國電信千萬級應用:智慧水務,目前已服務2800多萬戶,覆蓋31省、258市,同時其“物聯網+區塊鏈”也已服務于畜牧業金融信貸與規?;B殖等行業應用。